Tuesday, August 26, 2014

[转载分享] 85%女性都有的不良生活习惯~10大造成骨盘歪斜的元凶!


现代人「少动多坐」,忙碌又紧张的生活压力,导致不少文明病的产生。尤其是常坐办公室的上班族OL,很明显地在一两年之内便会产生小腹凸出、腰酸背痛的症状。近年智慧型手机、平板的盛行,「低头族」无所不在,人天生是站立的动物,久坐、常低头只会使骨盘外扩、脊椎变形、肌肉过劳等现象。想想我们一天之中,有2/3的时间都是处于坐着或是姿势不良的状况下,长时间下来,各种肥胖、疾病或酸痛自然就会浮现。

为什么骨盘扩张就会发胖?骨盘扩张时内脏会往下掉,代谢效率就会降低,当骨盘与肋骨等骨骼往外扩张时,骨骼周围就会形成赘肉,造成横向发展的肥胖体型。尤其肋骨和骨盘为左右对称的形状,很容易往横向扩张,进而造成副乳、胸部下垂或是小腹、腰间堆积脂肪、屁股变大、大腿松弛肥胖等困扰。

为什么骨盘歪斜就会肤色黯沉、脸部松弛、便秘、妇科疾病?骨盘歪斜时内脏被迫处在不正确的位置上,引响正常运作及代谢。人类的肌肤明亮程度、肌肤弹性主要是靠内脏排毒与适当纾缓运动。因为歪斜的骨盘拉扯了内脏的形状或位置,噵致内脏无法正常顺畅的运行排毒,便会容易累积体内毒素,直接反映在肌肤状况上或是造成排便困难。骨盆变形还可能引发多种妇科疾病,严重的甚至增加分娩的困难。

为什么骨盘歪斜就会导致背部过厚、虎背熊腰、全身酸痛?骨盘歪斜时全身肌肉便会处于紧绷无法放松的状态。尤其是背部肌肉平常很难活动到,容易造成肩颈酸痛,腰部僵硬无力。更可怕的是因为人体会自动找出最舒适的姿势,长久下来一直维持「舒适的不良姿势」,导致骨头变形、驼背、身体曲线变形,即便是体脂减少也改变不了肥厚的外观。



85%女性都有的不良生活习惯

盘点10大造成骨盘歪斜的元凶


大多数人先天的骨盆都是完美直立的,但后来一些生活中的不良姿势和习惯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骨盘。盘点出女性朋友经常做的这10种动作将会导致骨盘歪斜,看看妳是否也有这些不良习惯:

(1)习惯性同一边背包包,或是包包过重:

每次都习惯用某边的肩膀背提重物,就会造成骨盆歪斜。

(2)穿内裤、裤子时,总是习惯从某一脚开始穿:

经常习惯使用某一脚受力,这样的生活习惯可能会造成骨盆歪斜。

(3)习惯性翘脚:

坐着时不翘脚就浑身不对劲,有可能是因为骨盆已经歪斜了。

(4)习惯性驼背:

长时间维持同样姿势,导致身体变形。

(5)睡觉不翻身:

翻身时,身体会自然地矫正骨盘的位置。

(6)重心放在单脚:

将重心放在单脚工作、等车,会导致骨盆歪斜。

(7)生活不规律:

不规​​律的生活习惯让代谢力下降,造成骨盆闭锁。

(8)压力累积:

囤积过多压力、疲劳,会让骨盆有向外扩张的倾向。

(9)习惯性低头使用手机或平板:

长时间的低头动作压迫颈椎,连带影响整体支撑骨盘的形状。

(10)长期习惯穿高跟鞋:

高跟鞋让脚部施力不均匀,骨头因高跟鞋挤压变形,因为高跟鞋不易行走,会不自觉地弓

背或膝盖弯曲,导致骨头变形。



如果你有上述的生活习惯,可能就​​是造成骨盆歪斜的元凶。平日工作除了要定时起来走动改变固定坐姿之外,并时时提醒身体的重量均匀的分散于左右,减轻负担、改善歪斜、遵守交换、平衡的大原则,并且于晨起或下班后做个简易的伸展舒缓操, 平日可透过一些美体小道具的辅助,刺激背部的深层穴位,训练拉长较不会使用到的筋肉,让妳在家中也能自己按摩,帮助纾解疲劳和紧绷的肌群,有助于身心灵皆处于平衡的状态。



本篇文章摘取自网路
via http://www.life.com.tw/?app=view&no=159423

[转载分享] 五个传统相机胜于手机的优点



手机摄影大赛已办了不少,甚至已有报章要求记者用电话拍新闻照片,所以说手机摄影已经普遍得很,甚至已成为网络上最热门的「相机」。不过,传统相机依然有一定吸引力,而且实际上还有很明显的功能是手机摄影所追不上的。来自摄影网站DIY Photography与笔者的分享,提到几个很常见,但手机相对难达到的功能,不妨看看,然后也提出你的想法阿。


不过,原文的作者与笔者一样,都认同手机同样可以拍出好照片,所以本文意在提出相机与手机一些机能上的明显分别。

1. 散景

Photo by kaybee07

散景是景深以外的模糊影像,是镜头物理特性所形成的现像。一般片幅较大的相机都可以简单拍出浅景深和迷人的散景,但由于手机的片幅大小有限,则难以物理方法造出浅景深和散景的效果。虽然很多手机软件都可以模拟散景,甚至移轴效果。不过由于不是以物理方法造成,像真度始终与相机有距离。

2. 星芒

Photo by Michael Semensohn

开大光圈容易造到浅景深和散景,相反收细光圈(太约f/8以上)向光源拍摄的话,就可以拍出这星芒效果。这同样是镜头的物理效果,虽然又是有手机软件可以模仿,但同样像真度与相机有距离。

3. 多元化配件


手机只有一支原生镜头,但传统相机的话(泛指可换镜相机),不论是镜头群,还是其他相机配件如外置闪光灯都比手机完善得多。部份手机虽然都有类似配件支缓,例如远摄镜头、闪光灯等等,但在小小手机上加这样配那样,有失手机本来轻便的原意,倒不如拿部相机出来好了。

4. 操作速度



现时的手机,很多都是触控式。在平常使用会是很方便的设计,但用在拍摄上,就没有传统相机般顺畅了。因为传统相机的物理按键通常都放在手持拍摄时,指头可以触碰的位置,用上一段时间后,凭手感就可以操作相机,拍摄速度自然比相机快。

5. 操作彈性



用手机拍摄,某程度上颇像用P Mode拍摄,手机帮你决定拍摄设定,你负责取景和按快门。虽然现时很多软件和手机原生拍摄功能已经慢慢可以做到调较Ev值等功能,但传统相机可以简单快速调较光圈、快门、ISO等等,操作弹性目前还是比手机摄影方便。



以上都是一些比较明显,传统相机比手机优胜之处。但相对地,手机摄影带来的便利、灵活、软件多样性又不是相机可以比拟,而且因为有软件支持,所以将来手机摄影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。读者们,对于手机和相机摄影的分别,你又有什么想法?


本篇文章摘取自网路

via 癮科技

[转载分享] 肝病肝癌有8大症状,多留意一下让自己更健康! (欢迎分享)

 

肝脏是人体代谢的重要器官,但是肝脏发病,很多时候是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的,于是就让很多人忽略了肝脏的疾病,等到发现肝脏疾病的时候,通常已经很严重了,所以认清肝病症状很重要。


当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了这几种症状时应该多留意下:

1、面色晦暗:
与太阳晒黑的皮肤不同,该情况面部暗淡而无光泽度;另外严重的黑眼圈都是慢性肝病患者早期症状,其中大多数为慢性B肝。

2、皮肤发黄:
从未患过肝炎的人,肝病患者早期症状在畏寒、发热、恶心、呕吐、肝痛、极度乏力后,忽然出现眼睛和皮肤发黄,则表明患了急性黄疸型肝炎;慢性肝炎患者若出现黄疸,表明病情加重。

3、肝掌:
与常人的手掌颜色大不相同,普通人的手掌颜色红润,而患有肝病的病人手掌心泛白无血色。

4、蜘蛛痣:
中间有一红点,周围有血丝状,类似于蚊虫叮咬后的症状,当用细棒一端压迫痣中心时、全痣消失,放开后又会出现,这一肝病患者早期症状可与其他血管痣相鉴别。据介绍,男性体表有蜘蛛痣者,85%的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肝脏组织病变,其中约30%为肝硬化。

消化道表现:这是最常见的肝病症状,大多数肝病都会出现,比如:​​恶心、厌油腻、食欲差、全身乏力等,可出现呕吐,腹泻,脾肿大等症状。此类症状也可能与慢性肝病引起的肝原性溃疡病,门静脉高压性肠病等有关。

肝区不适:在所有肝病症状中,肝区不适和肝区疼痛较具有特异性,出现此类症状时首先怀疑是肝病引起的,应排除外伤因素。偶尔正常人也会出现暂时性肝区疼痛不适,比较少见。肝区不适和肝区疼痛往往与肝肿大压迫肝包膜有关,随着病情的转归,肝肿大的加重或减轻,肝区疼痛的性质和程度也不相同。肝癌一般是进行性加重,主要是肝癌肿瘤不断增大压迫肝包膜所致。

5、全身表现:
身体乏力、容易疲劳是最常见的全身表现。部分肝病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黄疸,表现为尿黄、眼睛黄和皮肤黄,是最具有特异性的肝病症状(小儿生理性黄疸除外)。黄疸过高时出现皮肤瘙痒。

6、肝掌蜘蛛痣:
很多慢性肝病会出现肝掌、蜘蛛痣、肝病面容,尤其肝硬化病人比较多见。但是肝掌和蜘蛛痣没有特异性,在正常人中同样可以见到,因此不能人有蜘蛛痣或肝掌就说是肝病症状。

7、肝腹水:
肝腹水一般在肝病晚期或病情极为严重时才会出现,如肝硬化出现肝腹水表示已经进入肝硬化晚期。

出血倾向:肝病出血现象体现在肝功能减退,使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所致。

容易引起肝病患者牙龈出血、痔疮出血、胃肠道出血等,且出血时难以止住。门静脉高压:门脉高压是指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。常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,是造成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。一旦发生出血,结合出血倾向病情往往比较凶险,是肝病(主要指肝硬化、肝癌晚期)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8、肝性脑病:
这是肝病发展到终末期的表现,症状极为凶险,是造成肝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。



欢迎分享~~~~~~~~~~~~~~~~~~~




本篇文章摘取自网路

[转载分享] 30岁后,你会站在哪里?!

0.jpg

人生的策略布局和生涯规划,很像我们去大城市的车站或交通转运站搭车,当你想离开这个转运站,一小时后你会在什么地方,都由你当下买什么路线车次的票,然后坐上哪一班次的车来决定的。




其实,你一直站在狗笼里

有一次我开车载着儿子在等红绿灯时,看到一位中年男人模样的广告举牌员,站在路口压低帽沿,等红灯车子都停下时,他就把手上的牌子举高。

这时,儿子问,为何同样是成年人,有的站在路口晒太阳?有的站在快餐店柜台?有的却站在百货公司里吹冷气?

我回答,这是很正常的事,每个人想站在哪里,会站在哪里,都是自己的选择。

选择?儿子怔了一下又问,那么,为何路口那位先生不立刻就选择去快餐店上班?或是去百货公司吹冷气?同样是有钱赚啊?

我叹了口气对儿子说,我所说的选择,不是他们现在的选择,而是他们半年前,甚至是三或五年前的选择。

他们现在想站在什么位置,或不得不站在什么位置,都取决于他们在一段时间之前所做的决定,加上本身努力及时间的累积,他们才能站在这个位置,并不是你当下想做什么,就能随心所欲的。


0 (1).jpg

我不知道当时未成年的儿子是否听懂,然而,我发现很多已经出社会,年纪也已经是20几岁的年轻人,似乎完全不懂这个道理。

我看到遇到听到的20几岁年轻人中,99%以上都是每天醉生梦死,活在自己世界的梦中人。

大部分的年轻人,只要有一份工作,就自认为是很不了起的成就,至少他们觉得自己的表现,已经比那些靠爸族或尼特族好太多了。

我曾问他们,自己认为现在是站在什么位置?30岁后又会站在哪里?

他们觉得,不管是什么工作,饮料店店员也好,行政助理也罢,只要他们能赚钱养活自己,就是站在白领阶级的位置。

至于将来30岁后,他们会站在哪里,他们不知道,但他们肯定自己未来的位置,不会比现在的差。

然而,我想对那些20几或30几岁的年轻人说,如果你们安于每月都有薪水领,有地方住有饭吃,偶尔可以聚餐、逛街、唱歌这样的舒适圈,然后到了月底把薪水花光时,就窝在家里吃方便面等月初的薪水入帐。这样的人生,其实,是和站在狗笼里的狗猫没有两样的。

因为,你们和那些被豢养的狗猫一样,是没有自由的。没有财务自由,没有逃出笼外去享受更多人生体验的自由。

如果20几岁或已经过30岁的人,当下没有这样的认知和自觉,5年或10年后,你们还是只能窝在狗笼里,望着笼外的成功者,开著名车住豪宅或拥有高质量和品味的生活,大叹自己八字不好或老天不公平。

这是很残酷的事实,然而,只要你能全然接受这个事实,开始规画自己30岁后想站在哪里,在这个当下,你就不再是被豢养的宠物了。

因为,你早晚会打开关住你的狗笼,成为一个拥有自由的成功人士。



0 (2).jpg

工作经验愈多,起薪就愈低

一位45岁的中年人和一名25岁的小伙子,两人同时应征路口的豪宅举牌员。

建商对他们说,举牌一天的薪资是700元。中年人听完大喊不公,认为自己有3年以上的举牌经验,不该和小伙子领一样的钱,建商应该替自己调涨工资,“至少要有800元吧!”

建商不以为然地指了指两人身后,一个蓬头垢面、看不出年纪的流浪汉说:“论经历,你们谁也不会比他久;至于他的工资,也是700元没变过!”

0 (3).jpg

是否做得愈久,就该领得愈多?

有一篇在网络广泛流传的文章,当中一名想加薪的员工对老板说“我有25年的经验”,而老板响应他的是:“你没有25年的经验,你只是同一个经验用了25年。”

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各位,其实都该自问:自己是否也像这名员工,做着没有累积性的工作,却期望老板替你加薪?

随着时代改变,企业已经不再是终生雇用制的思维了,就算你在同一间公司中稳稳待上25年,待遇也未必有所变化。不可否认,现在的企业愈来愈倾向于依照能力与贡献度调整职级和薪资,“年资”取胜的做法逐渐成为过去式,做得久也未必能领得多,一切以实力见真章。

0 (4).jpg

从倚老卖老到论功行赏,中间有何区别?

如果你做的始终是短期、派遣等不具累积性的工作,那么对于老板来说,你的替代价值就和门口的管理员差不多。

或许这么讲比较清楚:如果你到一把年纪还在做零技术需求的工作,就难怪你的薪水没有起色。下一份工作的面试考官甚至会怀疑,为何你工作多年,到现在还在当基层人员?

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“彼得原理”,当中提到:一个在目前工作上有出色表现的人,理应能继续向上提升到更高的职位;而如果一个人在同一职位上停滞不前,就表示这个人可能连目前的职务都无法胜任。

依照这个论点,长期停留在基层的你,处境实在令人担忧。

0 (5).jpg

其实,老板宁可你的工作经验没那么多。

根据研究,许多人在转职时还背着前一份工作的“包袱”,这会抵销掉经验带来的优势。专家认为,人们在转换到另一个环境时,其实很难抛掉原先习得的规范和价值;所谓“职业包袱”指的是固化的做事方式和态度,而且工作经验愈多,你所背的包袱就愈沉重。

对于不少雇主来说,这是一个相当尴尬的问题。如果这是不大需要经验也能完成的工作,那何不干脆雇用一个没有经验的新人,再透过训练将他们收为己用呢?

而一个经常换工作的人,求职的心态也容易让人产生怀疑,站在雇主的角度,很难不去认为:这份工作对你来说,是否只是跳板而已?

如果你被预期这份工作不会做很久,那么在策略考虑上,上司当然不敢把重要的任务交付给你。



0 (6).jpg

你的履历,是否像“现代警世录”?

有一种像是“警世录”的履历,会让老板看得心中警铃大响,而老一辈频频摇头。如果你的经历在雇主眼中属于这一种,你的问题可就大了。

在一次聚会上,我听见一位母亲数落她出社会不久的孩子:“不要以为你工作经验很多,你每个工作都只做几个月而已,能有什么经验?而且,那些工作之间毫不相干,这样一点用也没有……”

这名男孩出社会两年多,已经换了五、六个工作,平均不到半年就换一次。最近男孩又辞掉了工作,也不见有任何面试邀约,只是每天闲赋在家,似乎对找工作这件事心灰意冷。他的母亲要我帮忙劝劝他,于是我试着了解男孩对求职环境不满的原因。

“大部分的职缺都是薪水太低、工时太长,而且我有两年经验,为什么要屈就两万多元(新台币)的待遇?”男孩不满地说。

我请他将我当成面试考官,在我面前介绍自己。当我静静听完他介绍自己的履历,我告诉他,以他目前的条件──很遗憾,的确只值两万多元(新台币)的薪水。

“你也许很不服气,但这就是现实。”接着我将他的问题一一点出,过于频繁地更换工作以及彼此间毫无相关的工作内容,是男孩履历中的致命伤。“你的履历应该去芜存菁,删去不重要的部分,尽量把每份工作的时间拉长,展现你产生的价值与影响力,而不是些不相干的琐事。”

我还告诉他,履历反映的是求职者的市场价值,如果这段经历完全讲不出什么实质的内容,那还不如不提。

如果被人看出不断地跳槽和转换工作,对年轻人来说未必是好事,毕竟每种工作都需要花心力适应,每次跳槽都势必造成耗损;而且工作期间过短,容易被贴上“定性不足”、“适应力不佳”的标签。

此外,履历中出现空档,对求职的杀伤力也不小。如果经历并不连贯,势必会被怀疑是遭到资遣或开除。再者,如果原工作只做了几个月,很有可能被怀疑不适任或另有隐情,因此建议过短的资历不要写进去。

整体来说,中断型的工作经历带来的未必是加分,有时反而使你被贴上“低忠诚度”的标签,所以若是你的经历不连贯,最好能针对工作间的空档提出让人满意的解释。如果不想变成经验愈多却起薪愈低的情况,最根本的方法,还是确立志向及戒除频繁变换工作的习性,和年少轻狂的自己彻底道别。



0 (7).jpg

下班后,宁可发呆也不要再想工作

有天我到员工餐厅用餐,坐在我附近的,都是大学毕业就开始工作,已经累积两、三年职场经历的“半熟人”,一个说每天事情多到做不完,另一个就问,那你怎么不把工作带回家做?

那个年轻人说:“我不想把工作带回家,很多职场专家都说工作与生活要分开,适度的休息很重要,我觉得专家说得很有道理,所以我回家吃完饭洗完澡之后,什么都不想,就呆在房间用计算机,上网看影片到12点睡觉。”

另一个年轻人也跟着附和:“没错没错,我最喜欢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放空,再不然就是打开计算机上网,不过很奇怪,明明什么也没做,随便混一下就不知不觉快凌晨了,每天都发誓要早睡,结果最后还是搞到三更半夜。”我听着这些年轻小伙子的下班生活,发现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几乎千篇一律。

0 (8).jpg

明明是30岁不到的年轻人,却过着老年般的退休生活

很多年轻人准时六点下班打卡,回到住处后,拿起电视遥控器按下开关,一边看着电视上正在播放着热门的韩剧,一边上网逛着社群网站、吃着巷口买来的便当,吃完饭之后开始打混,抱着手机不停和朋友传讯息,用各种表情符号聊天,早已把今天上班时发生的所有一切抛到脑后,最后在一堆没有建设性又鬼打墙的废话中强迫自己入睡。

接着,节假日就在家里拿着电视遥控器毫无目地乱转一通,这些听起来像是70岁的退休老人生活,却不幸的是现在大部分还不到30岁年轻上班族的真实写照。

现在的年轻人,明明处于各方面都很精力旺盛的时期,却总在下班后会自动变成无法思考的机器人,最后,总在隔天早上起床之后才开始懊恼:“我昨天下班回家后到底在干什么?”

我曾经听过不少人抱怨说:“我每天上班在办公室里面已经用脑过度,体力也消耗殆尽了,谁还有心情做其它事情啊?所以我只能放空,做一些不需要动脑的事情。”

对于上班族来说,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连下班后都还保持在工作状态,因为老板又不会发给你薪水;其实,真正会影响家庭和生活从来都不是工作本身,反而把时间都拿来浪费在杂事上,缺乏时间管理的意识,才是大多数年轻人的悲哀。

有很多人在社群网站上的朋友,动辄高达五、六百人,他们每天拿起手机上网不断地盯着关注别人的动态;但是说实话,看再久你们的感情也不会累积,只不过是花了好几倍的时间在重复做一样的事情。

记得之前看过一个统计数据,台湾的上班族在下班后最常做的事,前两名就是“上网”和“在家看电视”。

看电视和上网当然是正常的娱乐,这不是什么罪不可赦的事情,但是你却没想过,这样用来打发时间的模式,同时把你的人生体验和可以创造的价值都消磨殆尽了,这样下去,你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,都注定成为一只找不到方向的无头苍蝇。



30岁后,你会站在哪里?

我常问20几岁的年轻人,30岁后,你会站在哪里?

人生的策略布局和生涯规画,很像我们去大城市的车站或交通转运站搭车,当你想离开这个转运站,
一小时后你会在什么地方,都由你当下买什么路线车次的票,然后坐上哪一班次的车来决定的。

当你做了决策,当你坐上车,你就没有回头路可走了,接下来你的命运,就是由你搭的火车或巴士决定了,
它会载你到哪里,会在什么地方把你放下,你是无法有太多个人选择的。

现在的你,不管几岁,过了30岁也好,你眼前的每个当下,都是决定你未来5到10年,
你会被整个世界推到什么地方或什么位置的关键时刻。

当你站在车站或交通转运站,茫然地对未来没有目标和规画,就随便买了一张票,车来了就跟着人家上,
等过了一小时,你也跟着人家下车,才发现自己竟然是来到十字路口,而你能做的就是举牌度日。

这时,你再怎么后悔都已经来不及了。因为,那台载你来这里的班车,是单向的,
没有回头班次的命运专车。

等你无法回头,且发现人生、工作、位置和薪水都已经不可逆转时,你就能看见这种班车的车头上,
写着令人惊心动魄的三个字:“时间号”。
本篇文章摘取自网路